突发!王毅外长在欧洲表态后,我国宣布对欧重大决定,欧洲该认清现实
根据环球网报道,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4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认定欧盟进口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对相关产品征收27.7%-34.9%的反倾销税。这一决定正值王毅外长密集访问欧洲期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王毅外长先后访问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等欧盟高层展开密集磋商。访问期间,王毅多次强调中欧“伙伴关系”定位,并引用数据指出,当前中欧单日贸易额已远超建交初期全年总和,凸显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然而,欧盟方面在表达合作意愿的同时,也提出多项涉及经贸规则调整的要求,使得中欧关系在关键节点上面临新的考验。
冯德莱恩(资料图)
商务部此次反倾销裁定并非突然之举。2024年1月,商务部应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经过为期数月的调查,商务部于2024年8月公布初裁结果,认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并对相关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此次最终裁定延续了初裁结论,确认欧盟进口白兰地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商务部在作出最终裁定的同时,也接受了欧盟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的价格承诺申请。对符合承诺条件的进口产品,将不征收反倾销税。这一灵活措施既维护了国内产业利益,也为中欧经贸关系留出一定缓冲空间。
欧盟方面对中方决定反应谨慎。冯德莱恩在会见王毅时表示,欧方致力于发展稳定、建设性的中欧关系,并期待通过领导人会晤进一步深化合作。但她同时也提出,希望中方调整部分经贸政策,包括减少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扩大关键资源出口等。这些要求反映出欧盟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试图对中欧经贸关系施加更多影响。
展开全文
冯德莱恩(资料图)
从中欧经贸关系现状来看,双方合作规模庞大,但分歧也在增多。2024年中欧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然而,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等领域,双方的分歧日益明显。此次白兰地反倾销案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背后反映的是中欧经贸关系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现实。
王毅外长在访问期间多次强调,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力量,应坚持沟通协作,避免阵营对抗。这一表态既是对欧盟某些成员国对华政策转向的回应,也是中方对中欧关系基本定位的重申。然而,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部分国家倾向于采取更强硬立场,而另一些国家则主张保持务实合作。这种内部不一致性增加了中欧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
从更宏观的国际局势看,中欧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一方面,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等全球性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科技竞争、产业政策等领域的博弈也在加剧。此次白兰地反倾销案的裁决,可以视为中方在维护国内产业利益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此次反倾销决定并非针对整个欧盟,而是针对特定产品和企业。这种精准施策的方式既体现了中国维护贸易公平的决心,也避免了中欧经贸关系全面紧张。同时,接受价格承诺的做法也为欧盟企业提供了合规经营的路径,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
冯德莱恩(资料图)
未来中欧经贸关系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妥善处理分歧。欧盟需要认识到,单边施压难以改变中国市场规则,而中国也需要在维护产业安全的同时,继续扩大开放。此次白兰地反倾销案的结果,或许能为双方在更广泛领域的谈判提供某种参照。
从产业角度看,此次反倾销措施将对欧盟白兰地出口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烈酒消费市场之一,欧盟白兰地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征收反倾销税后,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受到影响,欧盟出口商可能需要调整定价策略或寻找替代市场。对国内产业而言,反倾销措施的出台将提供一定保护,有助于国内白兰地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