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中国加税通知,马克龙态度变了,9·3大阅兵,或有他一席之地

Connor 欧意交易所官网 2025-07-08 1 0

当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白兰地加征反倾销税的消息传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态度迅速软化——这位曾在中美间摇摆的领导人,如今正主动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甚至可能亮相9·3大阅兵。这场贸易博弈背后,是中法关系的微妙转折,也是全球格局重塑的关键信号。

一、欧盟“硬刚”中国遭反制,法国经济承压

7月5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这一决定直击法国要害——中国进口的白兰地99%来自法国,而欧盟此前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对中国步步紧逼,甚至联合美国对华施压。法国财政部长隆巴德7月5日强硬表态,称“若无法达成协议,欧洲将采取更有力回应”,但中国的反制措施让法国不得不重新评估立场。

收到中国加税通知,马克龙态度变了,9·3大阅兵,或有他一席之地

马克龙(资料图)

欧盟的困境在于,中欧战略经济对话中,中方重申支持欧洲独立自主,呼吁共同应对美国霸权,而欧盟却以“援俄”为由制裁中国银行,并要求中国停止稀土出口管制、限制医疗设备采购。这种“既要中国开放市场,又拒绝公平竞争”的策略,最终招致中国的精准反制。

二、马克龙态度180度转变:从“待价而沽”到“务实合作”

面对中国的反制,马克龙迅速调整策略。7月4日,他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一改此前强硬姿态,主动提出三点合作意愿:

1.强调多边主义共识:马克龙请王毅转达对中方领导人的友好情谊,称法中在“倡导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等问题上共识广泛。

2.呼吁平衡经贸关系:他期待中国加大对法投资,发展更平衡的经贸关系,并计划适时再次访华。

3.支持全球治理合作:马克龙提出,法中应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加强协调,共同抵制霸权冲突与阵营对立。

收到中国加税通知,马克龙态度变了,9·3大阅兵,或有他一席之地

展开全文

马克龙(资料图)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法国白兰地产业对中国市场的极度依赖。若失去中国市场,法国整个产业链将遭受重创。此外,马克龙还计划7月底与德国总理默茨一同访华,推动空客与中国签订500架飞机的超级订单——这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法国在全球航空制造业话语权的争夺。

三、9·3大阅兵:马克龙会否成为“破局者”?

2019年,马克龙曾出席中国国庆70周年阅兵,成为唯一到场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如今,面对中美欧贸易博弈的复杂局面,他是否会借9·3大阅兵之机再次访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现实利益看,马克龙有充分理由争取这一机会:

•经济层面:空客订单若能落地,将极大提振法国经济,并缓解白兰地加税的冲击。

•政治层面: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若能推动中欧关系缓和,将增强其在国际舞台的独立性,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战略层面:马克龙一直主张欧洲“战略自主”,而与中国合作正是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收到中国加税通知,马克龙态度变了,9·3大阅兵,或有他一席之地

欧盟(资料图)

不过,欧盟内部的阻力不容忽视。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更倾向于追随美国,而法国若过度亲华,可能引发欧盟内部分裂。但无论如何,马克龙的表态已释放明确信号:法国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而是寻求更务实的对华政策。

四、未来展望:中法关系能否突破欧盟桎梏?

短期来看,马克龙的访华计划若成行,将推动中法在经贸、气候、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但长期而言,中欧关系的走向仍取决于欧盟能否摆脱美国影响,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中国的策略很清晰:一方面通过反制措施维护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以开放市场吸引欧洲国家与中国深化合作。法国若能抓住这一机遇,或将成为中欧关系的“破局者”;若继续摇摆不定,则可能在中美博弈中沦为牺牲品。

马克龙的转变,既是法国经济利益的现实考量,也是全球格局演变的缩影。9·3大阅兵若能成为中法关系的新起点,不仅将影响中欧未来五年的合作走向,更可能重塑世界多极化秩序。这场博弈的结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评论